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学业与职业发展目标,9月5日上午,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针对2025级新生,分两批次举办新生职业规划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新余学院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王平老师与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工科(团委)曾海明老师主讲,两位老师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 “成长导航课”。
王平以“遇见生涯”,看见未来”,直击新生入学后的核心困惑:“高中阶段目标单一聚焦高考,而进入大学后,角色转变、生活变化接踵而至,若不及时进行生涯唤醒,很容易陷入迷茫。”,通过 “生涯灵魂四问”——“我是谁?我现在在哪?我要到哪里去?我怎么去?”,引导新生从自我认知出发,思考大学四年的成长路径。并详细拆解了大学四年的阶段性目标:大一 “试探期” 需多与师哥师姐交流职场经验、参与校园活动提升领导力,同时为转专业、双学位等选择做好信息储备;大二 “定向期” 要夯实专业基础,尝试与职业相关的兼职或社会实践,通过辅修、蹭课拓宽知识边界;大三 “冲刺期” 需聚焦求职技能提升与升学准备,主动搜集企业信息、参与暑期实习或语言考试;大四 “分化期” 则要对前三年准备进行总结,在就业、国内升学、国外升学等方向中做出科学决策。
作为学校就业指导领域的专业人士,王平老师从就业市场需求与专业发展趋势出发,强调了新生职业规划的 “早期价值”。他指出,计算机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均处于“高需求、高潜力”领域,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已从 “知识掌握”转向 “能力输出”。 他建议新生,从大一开始就要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深入了解专业培养方案,同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而在另外一场职业规划讲座中,曾海明老师以“我的‘大学’,我的‘职业’” 为主题,关注新生的“兴趣激活” 与 “方向定位”。鼓励新生在学习中多尝试不同课程与实践项目,从专业课程中发现兴趣点,再结合兴趣确定研究方向;他建议新生通过阅读行业报告、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关注行业动态,将个人目标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比如大数据专业学生可聚焦数据应用开发、分析处理等细分领域,数学师范专业学生可提前积累教学实践经验,为未来职业目标筑牢基础。
本次分批次讲座覆盖了2025级全体新生,通过“专业导师+就业导师”的双师授课模式,既兼顾了专业成长的 “纵向深度”,又保障了就业指导的 “横向广度”。现场同学纷纷表示,授课老师拆解的四年计划很具体,“知道了每个阶段该做什么,心里踏实多了”。现场氛围浓烈。
据悉,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将持续聚焦新生成长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的生涯指导活动,帮助新生在大学起步阶段就锚定方向、明确目标,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 “学业与职业双丰收”。